泵常见问题
- Categories:客服中心
- Time of issue:2020-07-31 00:00:00
- Views:0
Description:
Information
1.单级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障现象 | 可能产生的原因 | 排除方法 |
1.流量不足或不出水 | a.进出口阀门未打开,进出管路阻塞。叶轮流道阻塞。 | a.打开阀门,去除阻塞物。 |
|
b.电机运转方向不对,电机缺相动作,转速很慢。 | b.调整电机转向,紧固电机接线.。 |
|
c.吸入管漏气。 | c.拧紧各密封面螺母,排除空气。 |
|
d.泵内未灌满液体,泵腔内有空气,吸入管路局部高点处存气。 | d.打开排气阀,排尽空气。在局部高点处打放气孔。 |
e.进口供水不足,吸程过高,底阀漏水。 | e.停车检查、调整(并网自来水管和带吸程使用易出项此现象)。 | |
f.管路阻力过大,泵选型不当 | f.减少管弯头,加大管径,重新选泵。 | |
2.水泵流量不足 | a.先按1、原因检查。 | a.先按1、排除, |
b.管道、泵叶轮流道部分阻塞、水垢沉积、阀门开度不足。 | b.去除阻塞物,重新调整阀门开度。 | |
|
c.电压偏低。 | c.稳压。 |
d.叶轮磨损,流量、扬程、效率下降。 | d.更换叶轮。 | |
3.杂音振动 | a.管路支撑不稳。基础松动。 | a.稳固管路。加固基础。 |
b.液体中混有气体。 | b.排气。 | |
c.产生汽蚀。流量过大。 | c.增加进口压力。减小流量。 | |
|
d.轴承损坏。 | d.更换轴承。 |
|
e.电机超载发热运行。 | e.调整按4。 |
4.电机发热 | a.流量过大、压力表指示扬程偏低,超载运行。 | a.关小出口阀或切割叶轮外径。 |
b.碰擦。 | b.检查排除。 | |
|
c.电机轴承损坏。 | c.更换轴承。 |
d.电压不足。 | d.稳压。 | |
5.水泵漏水 | a.机械密封磨损,橡胶件老化损坏。 | a.修整,更换。 |
|
b.密封面、O型圈、密封垫是否错位,破损,紧固螺栓松动。 | b.修整密封件,拧紧螺栓。 |
2.潜水排污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障现象 | 可能产生的原因 | 排除方法 |
1.流量不足或不出水 | 1、电机反转 | 1、 纠正电机转向 |
|
2、 流道堵塞 | 2、 清除杂物,最好在泵周围设置滤栅(但不可在泵入口装滤网) |
|
3、 被抽介质浓度过大 | 3、 用水冲稀介质降低浓度 |
|
4、 装置扬程过高,或所选泵的扬程大大低于实际需要 | 4、 设法降低装置扬程(如换大直径管或光滑管,减少弯头数量,或增大弯头的圆弧半径),或改用较高扬程的泵 |
5、 叶轮严重磨损 | 5、 更换叶轮 | |
6、 液位太低,致使泵吸入空气 | 6、 调整浮球开关位置,使最低液位符合安装尺寸图的要求 | |
7、 纠正止回阀方向 | ||
2.不能启动 | 1、缺相 | 1、检查线路,排除缺相问题 |
2、叶轮卡住 | 2、清除杂物,最好在泵周围设置滤栅(但不可在泵入口装滤网) | |
3、绕组接头或电缆断路 | 3、用欧姆表检查后修复 | |
4、定子绕组烧坏 | 4、进行修理,更换绕组或定子 | |
5、控制电器故障 | 5、检查控制柜,修理或调换电器零件修理好电机后, | |
3.定子烧坏 | 1、缺相 | 1、配置保护控制电器并:查清线路,清除缺相故障;清除脏物,拧紧叶轮紧固螺钉及不锈钢弹簧垫圈;用水稀释介质;冲洗、疏通冷却系统 |
2、叶轮卡住 | 2、更换机械密封或“O”形密封圈 | |
3、绕组接头或电缆断路 | 3、拧紧各部紧固件 | |
4、定子绕组烧坏 | ||
5、控制电器故障 | ||
4.电流过大 | 1、管道、叶轮被堵 | 1、清理管道和叶轮中的堵塞物 |
2、 抽送液体的密度或粘度较高 | 2、 改变抽送液体的密度或粘度 | |
3、 所选泵的扬程大大超出实际需要,或使用条件改变、装置扬程大幅度降低,使得泵超过推荐流量运行 | 3、 关小出口阀,减小流量,或车小叶轮,或更换较低扬程的泵 |
3.双吸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障现象 | 可能产生的原因 | 排除方法 |
(一).泵不吸水,压力表及 真空表的指针剧烈跳动 | 1.注入的水不够; | 1.再往泵内注水; |
|
2.管路或仪表漏气。 | 2.拧紧堵塞漏气处。 |
|
||
(二)泵不吸水,真空表显示高度真空。 | 1.底阀没打开或已淤塞; | 1.校正或更换底阀; |
2.吸水管路的阻力太大; | 2.清洗或更换吸水管路; | |
3.吸水高度太高。 | 3.降低吸水高度。 | |
(三)泵不出水,压力表是显示有压力。 | 1.出水管路阻力太大; | 1.检查或缩短出水管路; |
2.旋转方向不对; | 2.纠正电动机的旋转方向; | |
3.叶轮堵塞; | 3.清洗叶轮; | |
4.转速不够; | 4.检查电源电压,提高转速。 | |
5.吸入管路过小或杂物堵塞。 | 5.加大吸入管径,消除堵塞物。 | |
(四)泵消耗的功率过大。 | 1.叶轮或进水管路阻塞; | 1.清洗叶轮或管路; |
2.双吸密封环磨损过多,或叶轮损坏; | 2.更换损坏的零件; | |
3.转速低于规定值。 | 3.调正至额定转速; | |
4.进口或出口阀没充分打开; | 4.充分开启; | |
5.在吸入管路中漏入空气; | 5.把泄漏处封死; | |
6.管道中有堵塞; | 6.消除堵物; | |
7.介质密度与泵要求不符合; | 7.重新核算或更换合适功率的电动机; | |
8.装置扬程与泵扬程不符合。 | 8.设法降低泵的安装高度。 | |
(五)泵内部声音反常,泵不上水。 | 1.填料压得太紧; | 1.拧松填料压盖; |
2.叶轮与双吸密封环磨擦;流量过大。 | 2.检查原因,消除机械磨擦; | |
|
3.装置扬程与泵扬程不符合。 | 3.减小闸阀开度。 |
(六)泵不正常振动。 | 1. 泵发生了汽蚀; | 1.调节出水闸阀,使之在规定的性 能范围内运转; |
2. 叶轮不平衡; | 2. 叶轮校正静平衡; | |
3. 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; | 3. 校正泵轴与电动机轴的同心度; | |
|
4. 底脚螺钉松动; | 4. 拧紧底脚螺钉; |
5. 轴弯曲; | 5. 更换新轴; | |
6. 轴承磨损; | 6. 更换轴承; | |
7. 转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有摩擦; | 7. 检修泵或改善使用情况; 8. 打开进口阀,调节出口阀。 | |
8. 关小了进口。 | ||
|
||
(七)轴承过热 | 1.轴承内没有油; | 1.检查并清洗轴承体;加润滑油; |
2.润滑油变质; | 2. 排去并清洗油池再加新油; | |
3.泵轴与电机轴不在同一中心线上; | 3. 校正两轴的同心度使在同一中心线上; | |
4.振动 | 4. 检查转子的平衡度或在较小的流量处运转。 | |
|
||
(八)密封泄漏严重 | 1.密封元件材料选用不当; | 1.向供泵单位说明介质情况,配以适当的密封件; |
2. 摩擦副严重磨损; | 2. 更换磨损部件,并调整弹簧压力; | |
3. 动静环吻合不匀; | 3. 重新调整密封组合件; | |
|
4. 摩擦副过大,静环破裂; | 4. 拆换静环,使之与轴垂直度误差小于0.10,按要求装密封组合件; |
|
5. O型圈损坏。 | 5. 更换O型圈。 |
(九)电机过载 | 1.泵和原动机不对中; | 1.调整泵和原动机的对中性; |
2. 介质相对密度变大; | 2. 改变操作工艺; | |
3. 转动部分发生摩擦; | 3. 修复摩擦部位; | |
4. 装置阻力变低,使运行点偏向大流量处。 | 4. 检查吸入口和排出管路压力与原来的变化情况,并予以调整。 |
4.DG型高压锅炉给水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障现象 | 可能产生的原因 | 排除方法 |
(一).给水泵运转后不出水,压力计不显示压力。 | 1. 进水管的水的压力低于规定温度下的汽化压力。 | 1.检查并采取措施,提高进水压力。 |
|
2. 水泵的转动方向错误。 | 2.改正转动方向 |
|
||
(二).工作过程中水泵输水量及压力不足。 | 1.同上一页。 | 1.同上一页 |
2. 叶轮流道及进水管的过滤网被堵。 | 2. 检查进水管滤网并设法消除, | |
3. 进水管及泵内有空气没有放出。 | 3. 放净空气。 | |
4. 动静环间隙磨大,超过允许值。 | 4. 解体检查,保证图纸要求。 | |
5. 平衡装置的间隙超过规定值。 | 5. 解体检查,并修复之。 | |
(三).电机过载 | 1.泵的流量大于规定值。 | 1.用流量计检查 |
2. 泵动静部分研磨。 | 2.重新调灵活。合理暖泵。 | |
(四).泵振动: 1)振动峰值逐渐增大永不消失。 | 1)1.暖泵不合理,泵与电机不同心。 | 1) 1.合理暖泵,重调中心 |
2)振动峰值时大时小,有时会消失。 | 2. 叶轮静平衡超差。 | 2.重新找叶轮静平衡 |
3)联轴器轴瓦水平振动值大。 | 3. 转子动平衡超差。 | 3.重新找叶轮动平衡 |
4. 泵的动静部分研磨。 | 4.解体检查,并修复之 | |
5. 管路给泵作用力使泵移位。 | 5.减少管路的作用力,重新校正水泵 | |
2)1. 泵的动静间隙过大。 | 2). 1.最好解体,缩小动静间隙。 | |
2. 外界干扰,如管路或者系统振动 | 2.最好消除外界干扰,减少共振的可能 | |
3)1. 泵与电机联轴器不同心。 | 3). 1.校验联轴器中心 | |
2. 联轴 | 2.更换联轴器胶圈 | |
(五).平衡机构严重磨损 | 1. 平衡装置的径向间隙过小。 |
1.放大径向间隙,增大平衡力。
|
2. 泵汽化。 | 2.避免汽化事故,增加平衡盘、平衡板硬度。 | |
(六).节段等处密封不严。 | 1. 拉紧螺栓没有拧紧。 | 1.停泵,冷却后拧紧 |
2. 结合面损坏。 | 2.处理、研磨 | |
3. 水温温降大。 | 3.控制除氧器温降梯度。 | |
(七).轴端密封不严加不住盘根。 | 1.填料磨损。 | 1.找出填料磨损原因 |
2. 泵振动。 | 2.消除泵振动 | |
3. 填料压盖未拧紧 | 3.拧紧填料压盖 | |
4. 轴套磨损,加不住盘根 | 4.更换轴套 | |
(八).轴承工作不正常 | 1. 水泵和电机中心没对准 | 1.冷态重新校中心 |
2. 轴瓦间隙太小或太大 | 2.保证图纸要求 | |
3. 油脏。 | 3.换新油 | |
(九).管路振动 | 1.吸入管路、吐出管路没有加固。 | 1.加固管路 |
2. 给水泵的空排量小 | 2.改进排阀 | |
(十).轴承工作不正常 | 1.泵空排量少于允许值 | 1.增大泵的空排量 |
2. 主机甩负荷 | 2.除氧器应按压力水位自动调节 | |
3.除氧器有充足汽源 | ||
4.增加除氧器标高 | ||
5.除氧器放气门关闭 |
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
沈阳三科嘉诚流体传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